“哈哈,老爺子,您可辦了件好事呀!別人都在拼命蓋大樓賺錢,你就認準體育館。”一個正在打網球的中年男子放下球拍,跑到場外,從后面攔腰抱住了路過的一位老人。
老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陳仕祿,但他其實并不認識這位嚇他一跳的男子。
這一幕,發生在日前的青島新興體育館網球場。
創下當年的全國第一
1987年,青島的冬天似乎比往年冷得早。
市郊市北區,一個由農業生產隊改建不久的新興集團公司的會議室里,董事長陳仕祿做出一個“火辣”決定:在公司自有土地上興建一座體育館!
這可是一條爆炸性新聞。不僅僅因為當時青島市只有一座標準體育館,而且由一位農民企業家建一座三千多個座位的現代化體育館,在全國也是第一家。
別說許多村民們不理解,就連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梁步庭也有異議。于是,66歲的省委書記與55歲的農民企業家有了下面一段對話:
——老陳,你要帶領大家致富,要講經濟效益呀。
——梁書記,我蓋體育館,先講社會效益,再講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是政府的事,你管經濟效益就可以了嘛。不賺錢,老百姓會罵娘。
——書記,老百姓生活好了后,需要體育,我還是想干,想做點有意義的事。
當時旁邊的人悄悄指責他“怎敢和書記犟嘴?”
但倔強、執著就是陳仕祿做事的性格,那一年他入黨已16年。
還有讓人不可思議的,體育館剛開始籌建,1987年底,青島一位副市長找到陳仕祿,擬出資一個億征這塊地建外貿展館,但也被謝絕了。一個億,那個時候是什么概念呀!
更令人稱奇的是:
他不要國家一寸土地——體育館在村里一塊東高西低又缺水的拆遷菜地里破土。
他不要銀行一分錢貸款——總投資1600萬元完全依靠自有資金(由集團所辦新興旅社多年來的盈利及自籌)。
他不請專業建筑施工隊伍——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完全由自己的泥瓦匠擔綱。
讓陳仕祿感動的是,體育館在挖基礎坑時,全村男女老少很多人都自動參加義務勞動。畢竟,這是祖祖輩輩以來的一件新鮮事,雖然體育館這玩意兒蓋好后,對自己意味著什么,誰也說不清。鄉親們就是信賴自己的老隊長——服裝廠、電纜廠、旅社……老隊長把鄉辦企業搞得紅紅火火。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陳仕祿曾被上調公社企業辦,僅6個月零10天,就硬被村民們集體簽名要了回來。
4個寒來暑往,1991年盛夏,一座現代化體育館拔地而起。體育館里可進行籃、排、羽毛、乒乓球等多項比賽及各種訓練。
可喜又可嘆,這竟是當時偌大青島的第二座體育館。
但是,農民企業家陳仕祿創造了一項全國第一,一個奇跡!
對體育的愛緣于銘心的恨
十二三歲就被日本鬼子抓去挖戰壕,飽受凌辱,解放后,陳仕祿年輕心靈深處最痛楚的記憶就是“東亞病夫”四個字。直到現在,盡管他的膠東口音很重,但每說起這個詞,卻都是恨恨的清晰。
說起來,陳仕祿對體育的癡迷從小就開始了。舊社會,家里窮,飯都吃不飽,但擋不住小仕祿踮著腳趴窗臺偷學拳擊;也擋不住穿著媽媽給做的一踢就上天、飛一次撿一次的土球鞋踢球……
新中國成立后,陳仕祿對體育的熱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沒有衰減,相反卻越來越執著。特別是他對“東亞病夫”始終耿耿于懷,發誓要為中國體育做點什么。
——新興集團成立不久,缺乏經費的青島市業余拳擊隊,運動員外出比賽沒有路費,他給報;買拳套沒錢,他給掏;取得好成績沒獎金,他給發,一直堅持到2008年不再需要為止。而當時的一位教練員,后來還被原國家體委最早上調到國家集訓隊任教。
——1987年,在職業化足球尚未開始的年代,與《中國體育報》足球記者黃河等合作,在全國首創“三集中”的新興足球學校,免費提供食宿和訓練基地。著名球員李霄鵬(中國女足主教練)、宋毓明等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此外,還為原青島海牛隊輸送了多達十幾名隊員。
——以新興的名義舉辦青島市“首屆全國少年足球夏令營”,多達25個省市區的800多人參加。這是全國最早“從娃娃抓起”的全國性足球少年培養活動。
——新興體育館剛建成,中國羽毛球隊出征世錦賽前,在青島集訓100天,陳仕祿為他們免費提供場地訓練100天。
此外,20多年來,陳仕祿和他的新興舉辦了全國足球、羽毛球賽、網球等許多賽事,其中僅網球,就有全國青少年網球邀請賽、老年網球邀請賽等,從小到大,一“網”打盡。而1998年以新興體育館為核兒投資興建的新興體育俱樂部,更是已成為島城運動項目最齊全、經營規模最大的俱樂部之一,獲得“青島市十佳體育俱樂部”等多項榮譽稱號。2007年,還被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每當談起體育業績,陳仕祿老人都如數家珍,而且全在腦子里,不需查閱。而說起那年因被原國家體委授予“全國體育先進單位”去北京領獎的事,老爺子總會興奮地說道:李夢華主任還接見我了呢!
還有一件很得意的事情,20多年前他就預言:我們國家早晚會恢復拳擊運動。這也許是他矢志不渝支持身邊業余拳擊隊的原因之一吧。
破舊立新 一“傻”到底
都說,金錢是試金石。可這條在老爺子這兒卻不靈。
由于青島市區的不斷擴大,當年還是郊區的新興體育館地區,已成為純粹的市區。而他們的地盤就越來越成為商家垂涎的黃金地段,這些年,一直有人欲推倒新興體育館,建商務中心。而事實上,它的四周現在確已被一座又一座商廈和寫字樓包圍,體育館就像被“鋼鐵森林”俯視的一座孤島。有商家多次來談,說如果推倒體育館建商場,僅租金一年就可保證1至2千萬元的收入。但是,任你出多高的價,陳仕祿“臉不變色心不跳”。他說,我就是要為青島老百姓的體育活動保留一塊陣地!
去年初,為滿足全民健身新的發展需要與功能需求,陳仕祿和董事會研究后決定,“破舊立新”,原地重建一座全新的體育館(“舊館質量太好,拆不動,看著也傷心。” 陳仕祿有點傷感地說)。
新館建筑面積更大,功能更多,一期投資達1.3億元。而這全部又是自籌資金,用陳仕祿的話說,“我們是自拆自建,沒有任何補償,吃虧很大。”
放著轉手就可賺大錢的美事不干,卻偏要做吃虧很大的事,陳仕祿對新興體育館的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還差幾個月就80歲的老爺子,不止一次對說他傻的人情真意切地說道:“國家的發展快,老百姓也需要健身,需要休閑,但體育設施跟不上,我們蓋個體育館,做一點點貢獻那還不是應該的事嗎?我們不能長兩個銅錢眼,就認錢。”
即將竣工的新館不僅不設主席臺,而且還減少看臺坐席,以增加游泳、臺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房等項目的面積。室外照明,也采用太陽能綠色能源。而更有意義的,由此產生的工作崗位,從原館的20多人增加到130人,為擴大就業也作出貢獻。新員工也由本村人員,擴展到大學畢業生、農民工等。
這位從生產大隊長到村黨總支書記,再到集團公司董事長的體育愛好者,雖然身體還非常棒,但去年秋天主動辭職,退居二線當顧問。每天清晨,沿著海邊散步一個小時后,老爺子仍然像以往一樣來到工地外,像看著自己孩子似的,深情地注視著一寸寸長高的體育館……
有意思的是,這座扇貝形體育館還沒建好,周圍的樓盤、商廈、影城就紛紛以它為宣傳噱頭和增值賣點了,好不熱鬧。
不管四周多么喧嘩,甚至開始對“扇貝”趨之若鶩,陳仕祿卻都視而不見。這些天一得閑,他便專心致志地為新館匾習練5個書法字:新興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