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一個旨在以健康造福大眾的體育俱樂部,從起步才四、五個會員,經過15年矢志不渝的艱苦奮斗和由衷為您服務,如今會員已過萬人。
一個純民營的體育俱樂部,15年前為擴大知名度,吸引參與者,花30余萬才請來了全國網球巡回賽總決賽,如今全國新聞界網球大賽、2013杰卡斯中網邀請賽(青島站)、還有文藝匯演等大型活動,不請自來。
一個曾位于農村,只想給致富的村民添一方“健身樂土”的體育館,如今已變成了青島乃至全國難得一見的現代化綜合體育館。
一個曾被商業巨頭欲花大價錢買下用于商業開發的體育俱樂部,不為重金所動,反而是自掏腰包,興建了如今每年均要接納最少100萬人次健身、娛樂、康復的新興體育館及相關設施。這個青島新興體育俱樂部,為何如此興旺、如此深得人心?動力何來?
從我做起 重塑形象
要回答這一問題,得先從其創業人陳仕祿說起。
1987年,由青島市市北區一個農業生產隊改建的新興集團公司剛成立不久,帶領村民開始致富的董事長陳仕祿即做出決定,在公司自有土地上興建一座體育館!此舉變成現實后,即成了爆炸性新聞:一位農民企業家自費建了一座三千多個座位的體育館,在青島乃至全國都是第一家!
農民出身的陳仕祿圖什么?知情人告訴記者,陳仕祿自幼癡迷體育。舊社會,家里窮,飯都吃不飽,但仍擋不住其踮著腳趴窗臺偷學拳擊;穿著“一踢就飛”的土球鞋踢球的愛好……新中國成立后,陳仕祿對體育的熱愛有增無減,特別是中國人曾被蔑視為“東亞病夫”,始終耿耿于懷,故陳仕祿在心里發誓:一定要從我做起,支持中國體育,重塑中國人的形象。
于是乎,新興集團成立不久,青島市業余拳擊隊缺乏經費,運動員外出比賽沒有路費,他給報銷;買拳套沒錢,他給掏;取得好成績沒獎金,他給發,直到2008年拳擊隊不再需要為止。
1987年,新興集團與中國體育報足球記者黃河等合作,在全國首創“三集中”的新興兒童足球學校,免費提供食宿和訓練基地。著名球員李霄鵬(前中國女足主教練)、宋毓明等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此外,還為原青島海牛隊輸送了多達十幾名隊員。
以新興的名義舉辦青島市“首屆走向2002年全國少年足球夏令營”,多達25個省市區的800多人參加。這是全國最早“從娃娃抓起”的全國性足球少年培養活動。
幾十年來,新興舉辦了全國足球邀請賽、羽毛球賽、網球賽等許多賽事,其中僅網球,全國青少年網球邀請賽、老年網球邀請賽、全國業余網球大賽、第17屆的青島市中小學生網球賽傳統賽事等等,可謂從小到大,一“網”打盡。
如今,讓已81歲高壽的陳仕祿感到很得意、很欣慰的是:2002年中國足球隊果真首次殺入了世界杯決賽!中國拳擊運動果真應驗他20多年前的預言:我們國家早晚會恢復拳擊運動。
致富更需健身樂土
2007年,新興體育俱樂部被國家體育總局批準成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陳仕祿同時為俱樂部確立了“終生體育為主線,以塑健康快樂形象為指導思想,以面向廣大市民、青少年學生,展開個性化的為您服務為目標,發現和培養大批體育后備人才,為促進全民健身運動提供更好更佳的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規劃。
令人感動的是,隨著青島市區的擴大,當年還是郊區的新興體育館周邊,如今已成為純粹的城市中央商務區,其四周已被一座座商廈、寫字樓和高檔公寓樓所包圍。于是他們的地盤就越來越讓商家垂涎,2007年前后,一直有人欲出巨資推倒新興體育館,建商務中心。但是,任你出多高的價,陳仕祿不為所動。他說,我就是要為青島老百姓的體育活動保留一塊陣地,致富更需健身樂土!
2008年初,陳仕祿和董事會研究后決定,“破舊立新”,自籌資金1.3個億,興建與時俱進的新體育館——它緊鄰青島CBD萬達廣場,呈橢圓形結構,由兩片貝殼狀的殼體屋頂構成,擁有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壁球、網球、臺球、游泳、健身等八大場館,地上、地下設置了500個停車位,可同時容納近5000人前來休閑健身……這也就是開篇所說的如今“擠破門檻”的,現代而時尚的新興體育館。
時下,這位從農業生產大隊長到村黨支部書記,再到集團公司董事長的體育愛好者,雖然身體還非常棒,但三年前已主動辭職,退居二線當顧問。但是新一代的新興集團領導集體對體育的熱情與投入依然與日俱增。
奔小康 要健康
問幾十年來一直運營和操作新興體育產業的體育館總經理劉建新 “如今體育消費為何受寵?”曾在北京體育大學獲得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劉建新坦言:時下中國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物質生活也相應提高了,人們追求幸福的理念也從吃飽喝足即幸福的傳統觀念,向要健康快樂才幸福轉變,所以體育產業,即是贏得健康快樂的產業,也是提升幸福指數的產業。
劉建新繼續介紹說,據統計現在中國患糖尿病以及出現前期患病特征的人多達1.3個億,而且糖尿病還會帶來諸多的并發癥。而科學研究表明,積極、合理地參加體育運動,是增強體質,弱化亞健康,并治療、減輕糖尿病的有效辦法。此外,還有肥胖、“三高(血脂、血糖、血壓)”等“富貴病”也在漫延,所以國家倡導的全民健身就是奔小康社會的基本保證。
新興體育俱樂部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全民健身的平臺,前來這里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分老年、中青年和少年兒童三大類。他們的體會:老者可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預防、減輕和推遲疾病的發生和加重;中年人青年人可健身、健美、塑形象,同時減輕和釋放日趨加大的工作壓力,使身心更加康樂;少年可獲一技之長,增強克服生理、心理惰性的自信心和勇氣,鍛煉戰勝困難的意志品質,從小養成良好、陽光的生活習慣,這是終身受益的大事。
當然,這只是運營者的理念和體會,那么參與者的感受是怎樣?
“我在新興打球已有十五年啦,它送給我的太多了,健康、快樂、開心、幸福……”老會員、老教授、青島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朱鴻誼感嘆道, “真的,平日里工作繁忙,來新興打場球,既放松身心,又鍛煉了體魄!很長時間我把醫院都給忘了!”已近60歲的朱教授笑言道。
9月14日,剛參加完網球賽,滿頭大汗的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李學海在場地邊如是說:新興體育俱樂部“興”在以造福市民健身為本,“興”在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要以健康為本,“興”在其長期堅持“誠信自律、注重公益、完善自我、和諧發展”的經營理念。
9月15日,參加完新興體育俱樂部十五周年慶典返京的途中,記者突然想起了曾到過新興體育俱樂部的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醫院副院長李旭坤,他回來后還萌生了一個創意,準備在那里興建一個即可開出運動處方,又可從中增強體質,找到精神快感的體育康復(娛樂)中心……
呵,健康健康,人心所想,民心所向!希望這一切不是夢;專業、專注、專心,新興體育人就是這樣一群追夢的人。
(張耀光)
摘抄自國家體育總局官網:http://www.sport.gov.cn/n16/n1107/n2069668/4641804.html